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双培养”机制建设实践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06   来源: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访问量:341

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双培养”机制建设实践研究

马小强  杨彦明

  中等职业学校党组织对党的建设与业务深度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法和载体抓手,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要。目前多数学校党组织“双培养”机制建设多停留在制度层面,没有将“双培养”机制建设提升到党政工作全局去思考和解决,针对这一问题的根源,积极探索以打造“技能甘肃”背景下,找寻出中职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并重、党员与骨干教师相向发展等诸要素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打造党政工作融为一体、党员和骨干教师融为一体的破解“双培养”机制建设新策略,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同步高质量发展。

关键字双培养;职业教育;机制建设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机制指明了行动方向。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同时,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面对民族未来振兴的重任、世界各类意识形态的冲击,建立中职学校“双培养”机制,党员、教师不仅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要肩负起“传业解惑”的既定任务,更要扛起“立心立魂”的兴国重责。

一、中职学校建立“双培养”机制的必要性

1.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化学校党的建设的需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为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学校党组织承担“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是将“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教育使命落实在育人全过程、教学全流程的主导者,对学生实施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责任和历史意义。

2.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党员教师素质的需要学校普遍存在党员与教师梯队融合不够,党建与教师队伍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一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重教学轻党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高”(高学历、高职称)等教师发展为党员的机制长期滞后。二是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在全面实施,党组织在学校的政治核心地位尚在强化和巩固中,党组织对优秀教师的吸引还不够强烈三是优秀党员在教育教学工作的模范带头和引领带头作用不显著。

3.推进学校党政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法》也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办学定位。中职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有普通教育职责,更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职责。针对党管人才方式不多、培养途径少的普遍现象,在中职学校建立“双培养”机制,有利于党员和骨干教师在重点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对推动学校党建工作、技能人才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党和国家赋予教师、党员如何完成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的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中职学校建立“双培养”机制的措施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教师一心扑在教学质量提高上,在教育教学中的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成效还不显著。党组织对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缺乏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法和载体抓手,难以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要。中职学校针对“双培养”机制建设中的困局,以教育部与甘肃省政府开展整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打造“技能甘肃”为强力抓手,构建适合中职学校基于打造“技能甘肃”背景下的党组织“双培养”党政协同、选拔培养、目标达标、考评激励等配套机制建设,以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感、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为要义,为党员、教师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破难题、寻突破、树标杆、补短板,形成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党员与教师相互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同频共振、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助推党员教师队伍内涵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稳步推动教育教学质量质提升[1]

1.党政协同机制

“双培养”工作是一项学校党政同向发力的系统工程。将“双培养”置于基于打造“技能甘肃”这一背景下,制订以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引领、师德师风、教科研等为培养重点的党政协同配合机制,确定“双培养”工作计划、路线图和时间表“双培养”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加强党建斌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让教师体会到党组织在学校事业发展和个人进步中发挥的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使骨干教师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努力成为一名党员,使党员在承担教育教学重点任务中,历练为一名优秀教学骨干,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优秀教师发挥教育教学引领有着互推互进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促进学校党建和事业共同高质量发展。

2.选拔培养机制

坚持师德为首、遵循规律、阶梯发展和总量控制的原则,建立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双培养”对象,不断建立健全“双培养”人员档案库,实施分批分次培养“双培养”对象分别控制在党员、教师数的20%左右教师培养人为教龄在3以上、初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党员培养人为教龄在5以上、中级以上职称,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党员特别要把非党员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高”(高学历、高职称)等教师优先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予以重点培养;把教科研能力强的党员教师要予以重点扶持。

3.“双带头”机制建设

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培养,在2至3年内,基本实现党支部书记普遍成为“双带头人”。确定准“双带头人”培育任职条件、选配方式、后备人才等,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实施,选育“一好双强”的党支部书记,且党支部书记任期内应保持相对稳定。采取集中培训、在线学习、案例教学、专题研讨、考察体验、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每年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并优先安排党支部书记参加校内外的进修学习和各类党课培训(含网络培训)。加强管理监督机制,实行目标管理,年底由校党委组织支部书记对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述职,将考核结果作为党支部书记评先评优、奖励表彰、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把“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经历作为推荐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的重要参考;经年度考核合格,将支部书记党务工作折算为一定工作量。

4.目标达标机制

“双培养”工作本身就是强调以德立身,以德立学[2]要坚持目标导向、靶向发力、精准施策的原则,制定目标达标机制,确保“双培养”培养成效。加强分类培养,开展“青蓝工程”“领雁工程”,针对不同“双培养”对象,实行“导师制”管理,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措施、培养责任和完成时限等。搭建“双培养”实践载体平台,依托教科研或校企合作项目,优先安排“双培养”对象参加各类研修培训、教科研任务、技能大赛、下企业锻炼、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党员示范课、观摩课、精品课、教学大比武等活动,承担党员先锋示范岗、专业技能示范岗、教师教学团队等创建工作,助力“双培养”对象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领头雁和学校事业发展的急先锋。

5.考评激励机制

坚持政治导向实绩导向、激励导向的原则,制定考评激励机制,将评价措施与激励措施相结合,保障“双培养”落地见效[3]学校对“双培养”对象在教学研究、项目攻关、技能竞赛、校企合作等方面予以资金支持,优先推荐评选省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科研成果及先进称号等评选。学校党委每学期“双培养”对象进行一次考核评价,采用导师点评、同行、业绩综评、学生测评等方式进行,主要从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工作业绩五个方面进行考核督促培养人完成培养任务和指标。

三、“双培养”建设的几点思考

1.坚持分层次实施建立人才梯队新理念

人才梯队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在中职学校加强“双培养”机制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骨干教师与党员进行分层次融合培养,为骨干教师和党员施展才干“定目标、建平台、给机会、压担子”,使优秀人才在党领导下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激发出强大活力和能力,在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成就出彩人生,实现自我价值。加速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组织对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和领导,将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组织中来,提升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吸引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2.树立典型与示范,打造人才培育新举措

坚持树典型、立标杆,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干事创业竞争氛围,推动骨干教师和党员同步共振、共同进校[4]。创劳模、名师、名班主任的工作室和党员教学创新团队等,牵头承担省、市级教科研项目、技能培训、学术研究等重点任务,实现党员、骨干教师在干事创业中成长成才大力宣传“双培养”对象的突出先进典型事迹,增强“双培养”对象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和成就感,激励学校党员、教师追寻先进典型事迹、学习模范精神不断激发教师、党员担当作为和争先创优的内生动力,促进全体教职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3.创新培养的模式构建教师发展新体系

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堡垒作用,要优先安排优秀党员与业务骨干互助学习,在学习中相互带动成长。建立党政领导班子联系“双高”“一对一”结对制度,把“双高”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为“双培养”对象发挥更大效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建立党政联动机制,搭建优质学习平台,“双培养”对象提供国内外学习交流,实现人才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5]

面对新时代现代职业教育的新格局与新目标,对中职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双培养”机制是一项长期性、制度性工作,需要职业学校组织要矢志不渝地抓好落实,深度、长期实施“双培养”机制,打造德才兼备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柯常达.党建融合引领赋能学校发展——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创新党建实践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113

[2]魏韧.五个机制建设让“双培养”掷地有声J].北京教育.2018(06):53-54

[3]王志敏,杨涛.优化医院青年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902):159-161

[4]黄英,朱晓玲,朱燕.“双培养”机制促进学校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2022(09)53-55

[5]吴金玉,张晓琴.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建设促进学校发展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1(05)23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