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中职学校党组织“双培养”机制现状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3-04-26   来源: 平凉信息工程学校    访问量:221

平凉市中职学校党组织“双培养”机制现状分析报告

杨彦明  杨勃

为了实现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促进党员的能力素质提升,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形成互相促进的机制,把优秀年轻教师的开发利用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机结合,使党的先进性在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质量中得到充分体现,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彰显党组织的影响力、战斗力和凝聚力,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助推教师队伍内涵发展,特进行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平凉市7所中职学校,有“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4所(平凉信息工程学校,静宁、泾川、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平凉信息工程学校,静宁、泾川、庄浪、华亭县职业教育中心),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1所(泾川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2所(泾川、静宁县职业教育中心),甘肃省“双优”中等职业学校3所(平凉理工中等专业学校、平凉机电工程学校、平凉信息工程学校),共有教职工1278人,其中专任教师1223人,在校学生22654人,设立有党委3个、党支部20个,中共党员总计673人。

2023年3月27日至31日,课题组主要成员通过参与平凉市职业院校质量报告撰写调研的机会,与平凉市8所职业院校与各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座谈,与各校党政、教学教研部门联系,利用设计的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教师、党员进行了线下问卷调查。在实地调查中,共发放300份,收回267份,有效率为89.3%。利于“互联网+”技术,依托网络“问卷星”平台,通过网络、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新媒体渠道有327人参与调查,其中学校工勤人员占18.1%,管理人员占18.5%,教师占63.4%。

二、调查结果的情况分析

1.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双促进。座谈和问卷结果显示,各级学校基本能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防止了“两张皮”。能建立党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联系服务师生员工制度,组织党员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实施党员名师工程,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岗位建功、教学竞赛等活动,实现以党建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教育教学促进党建工作的全覆盖。第23题“您所在单位是否开展教育教学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建活动”是占92.31%。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老师们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双促推进师德师风建设效果显著。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培养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师德修养、精湛业务水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育宣传师德标兵、教学骨干和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三、调研结果反思

(一)中职学校“双培养”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的价值 

1.明确了中职学校“双培养”党建工作机制的意义。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中职学校开展“双培养”机制的实践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双培养”机制,能充分提高党员素质,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针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实施在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和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的“双培养”工作,有利于把优秀的人才、骨干人才吸引到党员队伍中来,能不断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结构得到有效改善。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组织在广大教职工群众中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产生团结一致的震撼力,为学校的又快又好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建立“双培养”机制,能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岗位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工作实际中,党员的地位得到认可,责任得到释放,优秀的岗位技能和业务技能充分得到了发挥,无形中增强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向党组织靠拢的优秀人才越来越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将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建立“双培养”机制,能有效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和培养人才问题。实施“双培养”工程,是把教师队伍建设与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机结合,让党员岗位建功立业的行动惠及学校发展,突出体现围绕学校发展需要创新载体,寻求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建设水平的新途径;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战略,打造高素质的党员队伍和党组织,使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学校的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学校的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学校的发展活力,党组织和党员逐渐成为学校应对教育挑战、教育创新的主心骨和主力军。

2.指明了中职学校“双培养”机制建设的策略。一是探索了完善和实践中职学校党建中优秀人才培养的机制。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探索建立和完善把积极追求进步的优秀人才及时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来的优秀人才培养机制,从宣传舆论、传帮带、考核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把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的一系列规则制度。二是探索了完善和实践中职学校党建中党员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建立让党员教师不断成长进步,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人才发展机制。通过“双培养”机制的实践,形成比学赶攀超、人人学先进、个个争先锋的生动局面。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在党员教师可持续发展上,实施“引导—帮助—激励”机制,措施方法明确,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三是探索了完善和实践中职学校推进“双培养”制度的方法和措施。从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党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把党员培养成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把教学能手和教学骨干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办法和措施,也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探索了“双培养”机制实践与学校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机制。要实现把“双培养”机制实践与学校党组织建设有机融合,第一,要把实施“双培养”机制列入党建目标责任制。学校党组织要加大对各项实践工作的督导力度,严格考核,定期通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目标任务的完成。第二,在“双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德才兼备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有意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层次”培育人才梯队,“有系统”运行培养机制,着力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着力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着力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锻炼。第三,结合教育教学主业,积极开展主体实践活动。要结合实际“青蓝工程”,开展师傅带徒弟、新高考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化建设、微课堂、微课题等岗位技能比武活动丰富培养内容和手段。

(二)中职学校“双培养”机制建设的策略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待加强。特别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的不透彻,用理论指导实践不够。二是部分党组织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党支部在双培养工作中仅仅是形式上的“应付”,缺乏真正的重视和认识,导致工作效果不佳。部分学校对课题组的调研与实践配合不到位,只是应付,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在调查问卷或访谈中应付对待,对课题研究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课题研究创新办法不多。从而在工作效率和创新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使得课题研究工作成效打了折扣。四是“双培养”的评价机制不健全。试点的学校有“双培养”的机制及培养方案,但没有具体的评价机制,工作开展的如何,没有有效地评价机制。

四、今后的研究设想

中职学校实施“双培养”是一个系统过程,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懈的坚持和持之以恒的推进,短期内见效不明显,因此本课题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今后的设想是:

1.在提高政治站位上再研究。要通过课题的继续研究,促使市县级教育党工委和学校党组织书记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使校长、书记和学校的教职工对“双培养”的意义有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明白开展“双培养”活动是促进学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

2.在推动制度建设上再研究。结合主题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把开展中职学校“双培养”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注意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对策,不断推进“双培养”工作。

3.在队伍建设上进行再研究。研究探索开展“双培养”工作常态化机制,以“青蓝工程”、优秀党员和骨干老师结对等活动为载体,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把党员培养成业务能手、业务骨干,把业务能手、业务骨干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党员,促进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4.在建立评价机制上再研究。完善双培养激励与评价机制,双培养机制的建立对于学校的发展而言,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针对培养过程中积极性偏弱的问题,可以利用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进行改善。首先,激励机制的运用中可以结合教师的荣誉进行设计。在培养计划中提升速度较快的教师可以取得相应的荣誉,以此作为激励机制,使党员和骨干教师积极参与至培养计划中,一方面促进提升双培养计划效果,另一方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另外,评价机制同样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利用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党员与骨干教师参与双培养计划,以此提升双培养计划设计效果。客观的评价能够让教师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及时地做出调整。

学术交流